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
作者:孟樊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ISBN:9786269780938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17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x 1.0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定價:38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是孟樊最新出版的詩集。本詩集分為五個主題輯,分別為「生活照」、「隨想曲」、「圖畫冊」、「短歌行」和「青春篇」,共計71首詩。每輯作品各有側重,展現不同的詩歌形態與情感視角,構築出作者對生命、藝術與時間的完整詩意呈現。
這是一部將現代、哲學與感性融為一體的詩歌作品。透過孟樊的文字,讀者將進入一個豐富而深邃的詩意世界,體驗詩歌如何作為一種「不老歌」,跨越時代與文化,持續奏響生命的旋律。
本書特色
*新詩集不老歌
《撞到月亮的樹》本身充滿詩意與想像力,喚起讀者對視覺與感官的雙重聯想。月亮與神木呼應孟樊的創作,兼具哲學與感性的詩作永恆不老。
*後現代實驗與詩意實踐
書中收錄了不少後現代風格作品,被孟樊稱之為「戲作」。然而,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形式上的遊戲,更是孟樊長期研究後現代文學理論的具體實踐。
*詩集彩蛋
詩集中的彩蛋在三位女詩人,分別是林纓生動的輯名插畫、李桂媚的細膩評述與中華日報副刊主編劉曉頤的剖析撰寫。這些評述不僅深入探討孟樊詩作的風格與思想,也為讀者提供了更深層的詩學視角。
目錄
《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序
輯一 生活照
撞到月亮的樹
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和三重奏
一天的顏色
便利商店
法式大餐
5×6.2
他的藍色系
Pheromone
愛的符號詩
讀你的詩
我讀了A詩
后里花海頌
我走錯房間了嗎
老了歌
輯二 隨想曲
從燈屋出走
石室之誕生
顛倒世界
偷溜的時間
殷浩書空
〈竹里館〉變奏曲
愚公移山
夏卡爾在十四行詩上散步找靈感
我穿梭在四月的舊作裡
一幅倒放的自畫像
藍
練習題:像極了愛情
幽靈
弓獨拉幻想曲
給姬百合的情書
對話
支支吾吾
一頁書十四行
清香白蓮十四行
降龍十八掌
乾坤大挪移
詩人甲(乙)丙丁
輯三 圖畫冊
台灣的樹
雨
城堡
金字塔
我的天秤座
星散的天秤座
CLAUSTROPHOBIA
我的書架
ACROPHOBIA
佛
輯四 短歌行
夢
重繪的自畫像
一葉知秋
妳我之間
慕尼黑
給林煥彰的童詩
午夜三削
音樂小詩三首
文類三說
詩三說
AV四則
解構理論
四行截句四首
三行短歌十二首
輯五 青春篇
詩人之國
夢中醒來
剝豆
捷報
死火山
撞蝶事件
車禍
答書
附錄
異中求同,同中有異—讀孟樊截句〈夢〉/李桂媚
筆尖的旋律/李桂媚
孟樊—晚近台灣「學院詩人」重要代表/劉曉頤
序
《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序
從二○○九年起,每年年終—後來是教師節—之前,我都會收到那年碩士班畢業的青年詩人李桂媚寄來的她為我特別設計的月曆記事本,本本我都以原貌珍藏,不忍在上面塗塗抹抹。直到後來有次心血來潮,繆思動念,正好當年寄到手中的記事本擱在身旁,怕突如其來的繆思一溜煙跑掉,趕快隨手將靈感「拓印」在記事本上,一首詩的雛型就這樣現形。自此之後,桂媚的月曆記事本就變成我隨時塗鴉的詩作簿本﹔繆思來敲心扉時,先是讓祂們進駐塗鴉簿裡,然後再抽空搬到電腦的數位空間內,好整以暇地在Word上加以整治,繼續完成首首詩作。這本詩集裡的詩作,創作過程大抵如是,謝謝桂媚的匠心設計,才能讓我可以信手拈來塗鴉。
緣由於此,我這本詩集遂取名為《我的塗鴉簿》。想不到詩稿交給小雅文創後,其負責人也是詩人的陳皓來電跟我相商,說此一書名看起來不討喜,是否可以考慮換掉,並給我三個他建議的書名:「撞到月亮的樹」、「撞蝶事件」、「不老歌」。我選了「不老歌」,但他其實鍾愛的是比較搶眼的「撞到月亮的樹」,幾經商量之下,最終版就是這個折衷版的書名—《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在我來說,就算是從善如流吧!何況我的處女詩集《S.L.和寶藍色筆記》,書名也是取自詩集裡頭的一首同名詩作,早有先例。坦白說,人越老,越不想堅持什麼,能夠繼續寫作、出書,就讓人感到快樂。
年逾耳順之齡,還能隨時隨地盡情塗鴉,說真的,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也非難事。英國桂冠詩人艾略特曾引述穆爾的話說,大多數人是在十五歲至三十歲之間閱讀和寫作詩歌,過了這個年紀就很少讀詩和寫詩了,法國象徵派天才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就是一個例子,他創作時間集中在十四歲和十九歲之間,之後便輟筆不作。一九九二年我出版第一本詩集《寶藍色筆記》後,整個九○年代,幾乎無詩可言,一度還以為這輩子只能交出這一冊詩集。若是江郎才盡,也就無話可說。
其實,我一直都在寫作,只不過當時寫的都非詩作,儘管我也寫了不少詩論、詩評,乃至詩學論著,著作出版並未中斷。殊不知從千禧年後,我轉換跑道到礁溪林美山教書,當初賦詩之手感突然間又回來,就又開始塗塗寫寫,一眨眼,已經寫到第八本《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這一冊詩集了,而我也在這一年領了一張敬老卡。日月如梭,韶光易逝,到了初老,仍能詩筆不輟,享受繆思所給予的創作樂趣,管它耄耋作詩是難是易,想想,這是多麼幸福的事。
年輕時寫詩,不是受到浪漫主義的啟迪,便是乞靈於現代主義,然而撫今追昔,其影響之鑿痕之於我似未見深刻。千禧年過後,當時後現代主義早已登堂入室,我率先接觸之餘,難免技癢,也摸索著從中擷取其養分以之入詩,看是否能變出何等模樣,開出什麼奇花異果,這想法和之前在世的林燿德所見略同﹔憾乎其早逝,否則當時我們可能編出一本「台灣後現代詩選」。
不過,我之「後現代戲作」,初衷只是想在既有詩美學之下,玩玩不同花樣,從沒有「革命」的心理,收在這冊詩集裡的若干「後現代詩作」大體可作如是觀。平心而論,詩齡近半百歲月的我到了拿敬老卡的年紀,早已不管那撈什子的什麼「主義」,就大開大闔地盡情塗鴉,老了得看開點,寫作讓自己高興就好。
可年老總令人懷舊,回顧過往,一時興起,竟冒出重整少作的念頭。於是,把鎖在抽屜長年未再翻閱的詩文筆記本重新拾起,還見有少時留下的幾首「斷簡殘篇」,現在將之取出,讓它們「重見天日」,從中亦可窺探我自己寫作的成長軌跡。魯迅說過,「聽說中國好作家大抵是悔其少作的,他在自訂集子的時候,就將少年時代的作品盡力刪除,或者簡直全部燒掉」。但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他竟然話鋒一轉:「我慚愧我的少年之作,卻並不後悔,甚而至於還有些愛。這真好像是『乳犢不怕虎』,亂攻一通,雖然無謀,但自有天真存在」,說明他為何會將那些也許令人臉紅的少作全都收進自己的集子裡。本書輯五「青春篇」所收少作,初心正和魯迅之說如出一轍。
現在重看少作,確實有讓人臉紅之處,譬如那時的力作〈詩人之國〉,這首超過一百行的長詩,可說是迄今我寫過的最多詩行的詩,但它的發想、形式手法,以至於語言表現,都無可取之處—這裡也可瞧出當時我才情之不足,少作之青澀,不言而喻。然而自新世紀以來,我一步一步走來,詩筆越磨越銳利,直至上一本詩集《用散文打拍子》,寫作散文詩已見得心應手,記事本上花花綠綠的塗鴉益見珠璣。如今珠璣幾許不論,而回首前塵,「青春篇」仍能留下,誠如魯迅所說,其中「自有天真存在」。
今天敬老卡在手,髮已禿,齒亦危,我還真怕衰老找上門—不信,這裡有我的〈老了歌〉一詩為證。但,老是智慧的象徵,卻也標誌著詩齡已逾半個世紀的我的「晚熟」。俗諺「人生七十才開始」—何況我七十尚未到,〈老了歌〉不妨改為〈不老歌〉,不老的智慧要繼續增長,詩作一首接一首塗塗抹抹,當然詩集也要一本一本給它寫下去啊!
作者介紹
孟樊
本名陳俊榮。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任佛光大學文學系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
曾獲中國文藝獎章、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學術性著作優等獎(《台灣新詩史》,與楊宗翰合得)。入選九歌版《評論20家》、《評論30家》。
出版有《漫遊:歐洲城市散步》、《寫意紅茶――在杯中、書中、影中品味紅茶》、《用散文打拍子》、《我的音樂盒》、《旅遊寫真》、《戲擬詩》、《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台灣中生代詩人論》、《從覃子豪到林燿德:台灣當代詩論家》……,包括詩集、散文集、文化評論、文學評論、學術論著與翻譯著作近四十冊,詩作收入兩岸各類詩選集。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