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戒嚴時代的民謠歌手:邱垂貞
作者:邱垂貞 ‧ 林麗秋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ISBN:9789869743310
叢書系列:小雅文庫 04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定價:48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這本書,描述一位青春少年兄,因為一首歌,成為威權下的政治犯,從而毅然投入黨外運動,爭取民主的故事。是邱垂貞的自傳,也是臺灣政治運動歌曲的發展史,更是臺灣民主的一段軌跡。 ─ 蔡英文
《衝破戒嚴時代的民謠歌手》是有「民謠立委」之稱的邱垂貞傳記。以臺灣民謠音樂置身於臺灣1970年代的民主政治運動,這是立委邱垂貞的從政特色。骨子裡充滿感性、浪漫、理想與執著的邱垂貞以音樂參與民主運動,衝破戒嚴時代的桎梏,為臺灣迎來民主政治的新頁。這本書刻畫其從參與「聯大紡織工運」,到「美麗島事件」因為一首歌身陷牢獄,成為臺灣政治史上「美麗島事件受難者」。1992年後進入國會殿堂問政為民喉舌,到愛女輕生辭世的撕心裂肺的辛酸史。
作家林央敏說:「歷史是眾人的事跡,而傳記是個人的歷史。傳記要兼具歷史性與文學性。」《衝破戒嚴時代的民謠歌手》是一本傳記文學,同時也是一本臺灣當代的民主運動史。
※本書榮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出版補助
名人推薦
- 蔡英文 (總統) ─
這本書是邱垂貞的自傳,也是臺灣政治運動歌曲的發展史,更是臺灣民主的一段軌跡。 - 賴清德 (副總統) ─
「民主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民主是由很多人一起戰鬥、犧牲而爭取來的。」這句話在垂貞兄的人生奮鬥中,特別能得到驗證。 - 游錫堃 (立法院長) ─
他是勇敢衝撞威權的臺灣之聲,他在歌謠中傳唱著臺灣長年被壓迫的悲慘歷史,與臺灣人民自決的理念,鼓舞著臺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士氣。 - 陳 菊 (監察院長) ─
我們無法永遠站在船首大聲詠歌、乘風破浪,但我堅信後起之秀定會將乘載著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精神的歌曲,繼續傳唱下去,而那,就是垂貞一生最佳的寫照。 - 柯建銘 (民進黨立院總召) ─
一頭栽進臺灣民主運動,一路唱到美國與歐洲,鼓吹臺灣意識並呼籲大家返鄉。垂貞可以說是用他的歌曲和歌聲來參與政治運動。 - 陳永興 (人權醫師) ─
邱垂貞唱出臺灣人苦難的心聲,一首又一首臺灣歌謠帶動群眾激起了熱血的場景,如今回首彷佛像逝去的臺灣人欲出頭天的影像,讓我讀了仍然內心波濤洶湧久久無法平息。 - 釋昭慧(玄奘大學教授/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
他不只是臺灣民主運動的見證人,更是極少數在民運前路披荊斬棘的先行者之一。筆者抱著無比震撼與深切欽敬之情閱讀本書,向臺灣社會真誠推薦本書! - 林央敏 (作家) ─
他的處境不管美好或慘烈,變化的過程都充滿戲劇性,且常常是一種意外,有如小說情節的突轉,但這些都是真實的人生,而非小說家的布局。 - 鄭文燦 (桃園市長) ─
他用大時代的歌聲寫歷史,他一生的經歷是臺灣社會變遷的軌跡,更是臺灣政治改革的發展過程。
目錄
【推薦序】
為民主而唱的勇者/賴清德
勇敢衝撞威權的臺灣之聲/游錫堃
做伙唱一條民主个歌/陳 菊
重情重義的民謠立委/柯建銘
一生苦難唱出臺灣人心聲/陳永興
一身傲骨,兩袖清風;至情至性,父愛滔天!/釋昭慧
這才是傳記文學/林央敏
留下臺灣民主印記的人生/鄭文燦
【第一章 時也命也運也】
Ⅰ、命也
臺灣庄腳囡仔
領會音樂之美
Ⅱ、時也
文藝青年的覺醒
唱臺灣歌謠的民歌手
Ⅲ、運也
聯大工運
登台演唱助選許信良
參與中壢事件
【第二章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
Ⅰ、美麗島上望春風
踏入政治圈,助選張德銘
高唱〈咱的鄉土美麗島〉
美麗島的那一夜
Ⅱ、白色恐怖的滋味
大逮捕
二條一:唯一死罪
身心的刑求
被自白
Ⅲ、政治之路通牢獄
傷心的春節
黑白不分,血染林家
【第三章 窮則變 變則通】
Ⅰ、窮途
作證
起訴書
審理與判決
Ⅱ、改變
囚中之人
囚中之事
囚中之時
囚中之心
Ⅲ、通達
生命的學問
文學經典中的真善美
當代小說中的臺灣人們
我在做的事
【第四章 吾土吾民新歌聲】
Ⅰ、新人生
燕雀與鵬鳥
重回助選舞台
立業成家
Ⅱ、新歌聲
臺灣的歌
想要返去黃昏的故鄉
新曲新聲新時代
Ⅲ、新民主
民進黨成立
黑名單人士返鄉:機場事件
突破禁忌,走向國際
【第五章 安內攘外的開拓者】
Ⅰ、北閩南客融為一
新舞台:擔任桃園縣黨部主委
桃園縣黨部「起家」難
篳路藍縷的開拓之路
Ⅱ、安內與攘外
桃園縣黨部的閩客融合
以攘外來安內
成長中的桃園縣地方黨部
Ⅲ、風起雲湧眾聲起
Over my dead body 追念南國的大榕樹
土城事件
連任主委:空虛的基層
團結的力量
【第六章 從政參選登廟堂】
Ⅰ、參選國大代表
鵬鳥選擇的天空
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的叫好聲
驕兵之敗
Ⅱ、參選立委
置之死地而後生
握遍菜市場中的每一雙手
家族與宗族的支持
哀兵之勝
Ⅲ、立委生涯十數載
最窮立委
在地立委
全民立委
民謠立委
【第七章 如浪起伏的人生】
Ⅰ、垂貞三冤
第一冤:立委連任失敗
第二冤:涉中藥商調劑權案
第三冤:白髮人送黑髮人
Ⅱ、處江湖之遠
纏訟十五年:無形的牢獄
提攜後進:操盤桃園市長選舉
吟唱黃昏的故鄉
跋/邱垂貞
附錄一 心慟/邱垂貞
附錄二 大女兒的骨灰罐/邱垂貞
序
為民主而唱的勇者 / 副總統 賴清德
「民主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民主是由很多人一起戰鬥、犧牲而爭取來的。」這句話在垂貞兄的人生奮鬥中,特別能得到驗證。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垂貞兄因為演唱一首臺灣歌曲《望春風》而被捕入獄。當時,他被囚禁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偵訊室裡,遭受難以想像的非人性刑求。但這樣的遭遇並沒有澆熄他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因為對他而言,民主的價值遠遠超過小我的苦難。
垂貞兄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臺灣民主的發展。一九八六年開始,垂貞兄在全臺各地演唱《黃昏的故鄉》、《自由的歌聲》、《民進黨進行曲》…等歌曲,唱出了臺灣人對土地的愛,傳佈了臺灣人對自由、民主的嚮往。
一九九一年垂貞兄參加國會改選的挫折,讓他更加堅定必須為了臺灣民主進展而奉獻所有。最後在臺灣人民希望改變黑金政治的期待下,在一九九二年當選立委,獲得了為臺灣人打拚的機會。
在擔任立委期間,垂貞兄勤政不倦。四屆立委任期裡,處理了超過七千個服務案件;為了避免國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讓經濟弱勢民眾從此不用再為病痛所煩惱,確立人人均能享有平等就醫的權利,他更積極參與《全民健康保險法》的立法工作,讓全民都能享有完整的醫療照護。也因為臺灣健保的成功經驗,之後更成為其他國家仿效的典範。
從一個參加黨外運動、充滿理想的民謠歌手,到身陷囹圄的美麗島受難者;從在世界各國宣揚臺灣民主運動理念的推廣者,到回歸家鄉桃園扎根服務。垂貞兄的人生際遇變化甚多,唯一不變的是他無論身處在哪個位置,都保有著熱愛民主、自由的初心。走過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到自由民主臻於成熟的臺灣,垂貞兄歷經了臺灣進步的艱難道路。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再次深深為了垂貞兄為民主付出的勇氣與執著而感佩。面對國際政局的劇變與後疫情時代的挑戰,臺灣此刻正處於重要的轉捩點。期待各位朋友在讀完這本書後,更了解臺灣民主的面貌,共同承擔起守護臺灣的責任,讓自由民主的臺灣持續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作者介紹
邱垂貞
一九五一年出生於桃園,一九七九年在美麗島事件現場唱了一首望春風,坐了四年半的政治黑牢,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代表民進黨參選連任四屆立法委員。
一九七○年代末期臺灣出現新一波民主運動,黨外運動崛起,邱垂貞加入反對運動的浪潮,於美麗島雜誌社擔任「文宣幹事」。在禁錮的年代,他把自由的歌聲引進街頭,改編民間耳熟能詳的臺灣民謠,將臺灣長年被壓迫的歷史、民主自由的精神以及臺灣人民自決的理念傳唱在歌聲之中,當時反對人士們稱他為「戒嚴時期的街頭唱將」。
一九八○年代中末期,遠赴歐洲、美國等地巡迴傳唱臺灣歌謠,撫慰海外黑名單人士有家歸不得的思鄉情壞,也為當時「新黨」籌組(現民進黨)海外募款注入力量。爾後,民進黨成立,全臺灣各種群眾運動及造勢場合都可聽到邱垂貞唱的「民進黨進行曲」。
林麗秋
新北蘆洲人,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畢,現職教師。曾獲吳濁流文藝獎、夢花文學獎、吾愛吾家徵文獎、梁實秋文學獎。著有詩集《回到最初的海洋》、散文集《不惑之夏》。
父親來自雲林臺西伍條港,母親來自臺中外埔三崁村,背井離鄉的兩人,在臺北的邊緣之地謀生成家。童年時跟著母親做家庭代工,聽著收音機播放一首又一首的臺語歌,雖然對於鄉愁、社會、無奈、?迌人……懵懵懂懂,但我深刻明白,生存須得流汗、流血、流淚,是父母胼手胝足,才有我的生與存。
如今能夠有尊嚴地生存著,更是前人之功,若沒有披荊斬棘的開路者,我將仍在民主的荒地上顛仆躓踣。感謝邱垂貞委員以及奮鬥過的前輩們,願文字書寫能留下臺灣的故事,來路不忘。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
其 他 書 籍
紫色逗號──蕓朵詩集
作者:蕓朵
封面設計:陳奕臻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ISBN:9789869743303
叢書系列:詩意雅集07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定價:320元
庫存:>5
內容簡介
★ 今夏最優美最療癒的詩集。陪伴讀者成為心靈的避風港,午後暫歇的輕風,文青慢活的駐足點。一個宇宙的遊子,書寫生活片羽,留與讀者共享。願本書伴著生命緩緩的清流,停頓急匆匆的人生,並舒緩工作壓力與辛苦的生命頓挫。
★ 這是一本充滿禪意、生活隙縫被詩意撐開,處處見機鋒的純樸之書。──詩人 顏艾琳
★ 《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詩人 方群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蕓朵
《紫色逗號》收錄中、短型詩作52首,搭配作者精選攝影作品,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本詩集中,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小日子的渴望。
作者說: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目錄
序一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方群
序二 逗點跟句點的距離/顏艾琳
自序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蕓朵
第一輯 短音──聽誰的心跳
溫柔的三種藥帖
我在虛空中否定自己
寧靜
紫色逗號
斷梅
灰塵之外
又見中秋
聲音
屬於誰的茶香
羊齒葉的心情
九月
綠竹的湖影
枯葉悟禪詩
花&蝶與你的系列
魚網
第二輯 灩光──虛構的光陰
虛構小說
丟在牆角的一枚髮夾
語魚
斷
絲瓜
中秋
晨雨
旋轉門
隔
一杯咖啡的時間有多長
回望
窮極無聊的時間讀他的臉
有獸
第三輯 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
有解No.01
有解No.02
在水之湄
冰漸冷
雪履冰
霰如雨
有時候的人生
不識
豔
變
啊,空酒瓶
那叫愛情
乍現
淡日子
愣
第四輯 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
風逝
此刻
剖
魚眼睛著看你的時候
烏龜
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行事曆
我的小日子
十二星座組曲
寫詩
窗內
窗外
角落裡的月亮
跋一 南窗下/蕓朵
跋二 如果小詩像逗號一樣停頓在時空/蕓朵
序
推薦序/方群 (知名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
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紫色逗號》序
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坐五望六」的五年級(1960世代)詩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應該不只是單純地跨越「不惑」的關卡,而是邁向「知天命」的另一個轉折。寫作的風花雪月或功名利祿,未必是過眼雲煙但也日趨遙遠,曾經滄海過後,他們的堅持也許是源自另一些不得不的理由。
1969年出生的蕓朵(李翠瑛)和許多其他同世代的學院詩人一樣,也兼長評論與創作。迄今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2012)、《蕓朵絕句》(2017)、《雲間冥想:蕓朵詩集》(2018),詩論《細讀新詩的掌紋》(2006)、《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2007)、《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2015)、《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2017)。近來仍筆耕不輟,轉眼又交出《紫色逗號》這張值得討論的成績單。
《紫色逗號》共分四輯: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收錄詩作14首,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收錄詩作12首,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收錄詩作14首,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收錄詩作12首,全書共有中、短型的詩作52首,恰好也暗合一年52週的密碼。
首先,從分輯命名來看,各輯命名並非從個別詩作中擇取,而是重新訂題。總觀四輯,都是採用「〇〇──」加上副標註解。第一輯「短音──聽誰的心跳」是從「聽覺」出發,探詢生命的存有。第二輯「灩光──虛構的光陰」則以「視覺」展現,省思時間的虛實。第三輯「白水──水樣的透明證明你存在」同樣以色相歧異,反思存在的意義。第四輯「流連──是否以你的步伐計算生命的長度」則從空間移動,搜尋生命及時間的互動。總的來看,單從分輯命名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詩集中所欲探索的思想核心。
其次,以詩作選材來看,有關季節的部份,「秋」似乎是作者的最愛。題目中〈又見中秋〉、〈中秋〉與〈九月〉三首皆隸屬秋日,另〈剖〉、〈魚眼睛看著你的時候〉和〈我的小日子〉的內容也都有「秋」字出現,至於其他隱性涉及更是不可勝數,可見作者在選材時對「秋」頗有偏好。
然後,在「晨」「夜」的使用對比,「晨」在全書只出現3次(題目1次,內文2次),「夜」在全書共出現15次(全為內文)。一般人多認為詩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這種既定的制式連結,似乎也可以套用在蕓朵身上。
接著,有關自然現象的書寫運用,「雨」共使用15次(題目2次,內文13次),算是數量較多的;「風」使用10次(題目1次,內文9次)數量也不少;「雲」也有8次(全為內文)。相對的,「晴」則完全沒有使用,「太陽」使用1次,「黃昏」2次,「陽光」也只使用3次。從這些自然現象的選擇,也某種程度地左右了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內容意識與風格取向。
至於在題目用字的部份,植物共包含:梅、茶、羊齒葉、竹、絲瓜這五種,動物則有:蝶、魚(2次)、烏龜等三類,使用數量相對不多,但對動植物的選擇與描寫,也同步映襯作者的性格。因此這些動植物的屬性,當然也反映了詩人的現實行為與深層個性。
最後,在詩作涉及飲料的抉擇,全書出現咖啡、茶和酒都剛好也是4次,而且也都是題目1次,內文3次。這種分布的巧合,倒也顯現作者不過度偏執的隨遇而安和自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刻意選用數幀攝影搭配詩作,這也突顯了蕓朵在創作與書法之外的藝術才華。
總的來看,《紫色逗號》以短章居多,但〈十二星座組曲〉的連章,則是全書中篇幅最長也最具有深度與創意的詩作。初讀此詩,難免與楊牧〈十二星象練習曲〉並論,但蕓朵逐章聚焦於星座特色的性格展現,諸篇同中有異,但異中卻又暗藏規律。如此的安排,不但展現有別於前賢的巧思,也是作者軒昂才氣的趣味經營,值得細細品賞。至於與書名同題的〈紫色逗號〉,應是詩人此書思想與創作意圖的宣示:
使人信仰的是敲擊過後幾顆文字
與花瓣之間。空隙突出
填著美,便長出幾縷線條
竄出綠芽,彎腰。
擰著水,滴出的訊息
畫上一幅水墨
彼時你也藏在裡面了
枝頭能不能點上幾點紫色的雨,淡墨就好
像春天偷藏的小小逗點
秘密傾斜著,透明沉澱出透明
彷彿──只有沉靜可以盛上一盤──。
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的一串溫暖
也算得上日子沉澱後
恣意的暈染
紫色是由暖色系的紅色和寒色系的藍色相加而成,因此也兼有兩者的特質。至於逗號,則是在句子中用以表示停頓的標點符號,它的存在也寓含未完、待續的用意。詩人在詩作中,透過文字和植物的互比描寫,表現兩者的共通思維,而以逗號的形象與根苗的樣式相仿,以及因水滋潤成長與書寫特性,顯現兩者對孕育茁壯的期待。至於倒數第三行「風之外,雨之外,詩之外」,則為「洛夫崇拜」的典型,這也某種程度地傳達出作者在創作與研究的興趣。
詩作是詩人思想的具體實踐,在書中蕓朵也以〈寫詩〉巧喻,藉女性穿衣的抉擇艱難,類比其對創作新穎的不妥協。
總是挑三撿四
尋找衣櫃裏最美的那一件
我卻老是拿了又丟,丟了卻撿
丟丟撿撿來來回回
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
套入身上
現代女性不一定需要為「悅己者容」,但愛美是天性,出門在外若遇上「撞衫」,怎不令人尷尬?所以要「最後找一件從來沒穿過的∕套入身上」,而這也是詩人創作時不想落入俗套的堅持。穿衣雖是在「拿了又丟,丟了卻撿」的過程中天人交戰,但創作時的遣詞用字又何嘗不是「丟丟撿撿來來回回」的艱難歷程?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詩千改始心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此,蕓朵在創作時的態度,也應該沒有差別。
詩是藝術的創作,詩也是生活的態度,創作足以透現詩人對當前境遇的思索與超脫。以詩救贖的,是現實生活的貪嗔悲苦;以生活實踐的,是對藝術成就的仰慕與追求。《紫色逗號》之後,我們仍將期待蕓朵的未來──那些無止盡的嘗試與開拓。
自序/蕓朵
風來時,紫色在飄揚
逗號,是一種暫停;不是句點,尚未終止。逗號是休息,為了更長遠的路。逗號是人生中的半山腰,一路往山上攀爬時,總希望看到一塊小平地,一個小屋簷,在涼亭中暫歇,說話,呼吸調息,擦汗,搧風,眺望山景,喝口水,縱然知道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否休息片刻,靜下心,回首來時路,讓山的清涼冷靜一下身心,讓心暫時寧靜,省思過去,想望未來。
讀詩是一種欣喜,語言文字在跳盪的過程中,形成各種不可思議的想像,詩的意象,透過文字的位置,前面或後面,文字的多少,使用的詞語,或是聲音產生的節拍,各種不同的組合形成一種個人化而特殊的述說,對於這個人,圍繞這個人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情節,這個世間,這個人所處的歷史時間,這個人所相對應的世界環境,都在相互影響並作用。
讀詩的語言就像在與詩中的一個影子對話,而讀詩也應該是一種生命的交流,透過文字產生火花與呼應,進而產生靈魂共鳴,因此讀詩是一種喜悅的完成。
寫詩的時候,我帶著一種與讀者進入文學時空的心情,每一個字都把讀者放在眼前,書寫的意象裡有讀者。這是我創作的情態。
我想寫短短的詩,就在很短很簡單的文字中,表達一種情感或是情境。甚至在這個情境中提煉出人生的哲學思考。我想把詩變成生命的轉化,而不僅僅是文字的美好遊戲。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詩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詩人太多想像,不切實際。其實,文學與藝術本來就不是現實的物質,而在物質之外心靈世界的再現,精神的世界有一種無法透晰的美,那種美不是金錢與名利的現實之心所能體會,藝術的世界更強調一種悟得,只有心靈的平靜之中,進入創作的世界裡,才能悟到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境界之所得,如禪悟一般頓然而解。
那仿如是某一種境界,存在於文字與文字的對應與組合之中,像迷宮一樣組成一個虛擬的想像世界,而由讀者進入這個世界,任其探險。
因此,我常覺得詩是輕鬆的文字,是生命的再現,也是心靈的讀本。讀詩的時候,可以一杯咖啡,一個下午茶。隨心而致,隨意而行。
因此,詩的文字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美。
文字的句子應該就具備了美感的共鳴,在閱讀者心中,每一行每一段都應該像是在享受某種美感的薰習。雖然,這不代表著詩句一定要承載著過多的華麗文詞或是雕飾過度的文采,而可以在清淡有味,簡明扼要的白話文中呈現更多的意義與內涵。白話文的簡要,確實可以在文字的精練上面強化更多並承載更多的美學意涵,而這也有待創作者更大的努力空間,也是我個人有待努力的目標。
短詩,是一種宣告,沒有過度的語彙而直指人心的訴說。這本詩集是我這些年書寫的短詩,最長一首不過十七行,其餘大約在十行或十行以內,之所以將短詩匯整為一本詩集,在於希望詩句沒有過度的重量,文字也可以是輕盈的,雖然內容未必都是輕盈愉悅的。此本詩集共分為四部份,有喜有樂,有靜有動,有對生命的思考,對自我的否定,也有激勵,生活的感觸,小日子的渴望。
照片則是生活中摭拾所得,也許人行道上,也許爬山時,山的一角,也許黃昏時的天空,也或者開車累了,停在路邊的小風景。隨意找尋的角度便也算是生命的聲音吧,這本詩集的照片也是這幾年累積而來的生活片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心情故事。
這些短而有力的跫音,像是短短的音符,排列在空氣中形成我自己的影子,而空間時間彷如不再存在,虛空中的詩句卻像是有力的敲擊,每一步都是一個對宇宙呼喊的力道,迴蕩在過去與未來中。而我也像是一個宇宙的遊子,因緣巧合來到這個地方,時空交會下因緣聚合而形成的肉身,這個肉身彷彿也生出許多的果子,為這一世留下些訊息,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許多符號,在世間。
作者介紹
蕓朵
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副教授。曾任兩岸詩刊主編,現為台灣詩學編輯委員、當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乾坤詩刊社員。散文獲全國宗教文學獎等,書法獲全國書法比賽、全國青年書法比賽、國語文競賽、聖壽杯等前三名。
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等,並收錄於年度台灣詩選、生態詩選、小詩選等。出版詩集《雲間冥想》、《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詩論《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書法美學《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等。